在朝阳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从机关干部、社工、普通居民的身份,转变成为“守门员”“超级飞侠”“翻译员”……不分昼夜地坚守在基层“疫”线。他们发挥自身优势,为朝阳群众排忧解难,用“72变”牢牢筑好社区防疫墙。
在朝阳,你的社区“守门员”可能曾是国家队名将
作为朝阳区直机关千余名党员干部下沉基层的代表之一,区体育局的王丹丹有了一个新身份——社区“守门员”。这个名词对她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在退役前,她曾是国足名将。年刚做过手术的王丹丹,本可以暂缓下社区,但她却主动请缨,和曾是棒球国家队主力投手的李韦良站到了社区防控第一线。为进入小区人员监测体温,向居民宣传防疫知识,他们很适应新身份。
在朝阳社区“家门口”,你还能看到很多新面孔。在潘家园街道,以王雅涵、乔海为代表的大学生群体,用年轻人的朝气,活跃了防控卡点气氛,也让居民更加乐于配合;在奥运村街道无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在职党员们担起值班登记的工作;在崔各庄地区,辖区企业主动安排员工参与社区值守;在大屯街道金泉家园社区,名居民志愿者加入“守门员”阵营……
值得一提的是,在朝阳多个社区值守点,还出现了身穿“柠檬黄”衣服的文明引导员,他们化身防疫志愿者,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朝阳,“超级飞侠”就在你身边
家住来广营清苑路第三社区的彭仲平,今年55岁,是一位党龄超过30年的老党员。虽已退休,近日却忙得很,因为他有了一个新的身份——“超级飞侠”。
原来,为了服务居家观察人员,社区的93位居民自发组成了一支“超级飞侠”团队,他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