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两翼三化优化执行机制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黄洁徐伟伦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很多行业按下“暂停键”,对法院执行工作来说,一边是疫情防控,一边是胜诉当事人权益,二者应如何兼顾?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多个信息化工作平台的有效运转帮助解决了这一问题,不仅财产查封更加便捷,当事人还可以通过手机“刷”到最新的案件进展,并与法官线上沟通。

能够对疫情快速“出招”,还要归功于朝阳法院推行的“一点两翼三化”执行长效工作机制。“年底,朝阳法院执行局在总结‘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成果基础上,巩固深化创新举措,总结形成了一套体系化的‘一点两翼三化’工作机制。”时任朝阳法院执行局局长陈晓东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该机制以团队运行为基点,以“执行和解速执”与类案分流为两翼,以“集约化、信息化、社会化”为支撑,深入推进了执行工作的规范、高效发展。

在这套机制助力下,年,朝阳法院执结案件总量超6万件,同比增长48.4%,居全国法院执行系统首位。

团队化运转带来管理高效

全国法院系统内设机构改革后,朝阳法院即取消了原执行一二三庭的机构设置,代之以12个权责清晰、分工明确的“执行团队”。其中,10个办案团队集中主要员额法官,负责办理各类执行实施及裁决案件;另设两个辅助团队组成执行指挥中心,集约开展财产查控、事项委托、评估拍卖等事务性工作。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增强执行效能。”陈晓东说,调整后执行指挥中心实现了实体化运行,有力推动了团队内部管理的规范高效。

执行实施第一团队曾是此项改革的“试验田”。时任团队长于洋告诉记者,从副庭长变身团队长,更多担负起了“管人”的职责,可这并没有让他遭遇什么难题。一是因为,团队成立之初就在内部精细分工,划分了执行强制、执行终本、执行保障3个小组,并按工作难易程度划分4个级别,各司其职。其次,“移动执行工作平台”的应用让团队管理如虎添翼。

记者了解到,于洋提到的这一手机端工作平台,由执行法官自主研发,功能设计完全贴合执行工作实际,所有在办案件信息均纳入平台,执行进展实时留痕,团队任务分配都在平台上完成。

“你干没干、干得怎么样,甚至别人干得怎么样,平台上一目了然,根本不需要领导反复督促。”于洋说,现在执行法官们已经习惯于每天上班先掏出手机、登录平台,查询自己承办案件的待办事项,“工作变得有点像‘闯关游戏’,每天对照待办事项一样一样干,完成一项消减一项,既清晰又高效。”

疫情防控期间,这套平台的优势更加凸显。依托“移动执行工作平台”,朝阳法院快速推出“朝阳法院防疫期间执行案件移动工作平台”,当事人可借此了解自己案件的进展,还可以在线给法官留言,找法官不再是难事。

“执行和解速执”与类案分流“两翼”齐飞

团队化改革之后,一个全新的机构出现在朝阳法院执行局——“执行和解工作室”,律师、专业调解组织工作人员以调解员身份参与到执行工作中来。陈晓东说,将民事审判中的“多元调解速裁”模式移植到执行领域,根据执行工作特点搭建“执行和解速执”机制,这在北京法院系统还是全新尝试。

今年年初,一起劳动争议仲裁案件进入执行,被执行人应付申请人工资13万余元,但明确表示无力偿还。执行和解与速执团队当即委托一位经验丰富的律师调解员先行开展执行和解。律师反复与双方当事人电话、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365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