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兽楼处
上周三,有个辽宁的读者在我两年前的一篇文章留言,说过了两年半,又回来看这篇文章,和第一次看的心情截然不同。他问:
这场疫情会延续十年吗?
那篇文章是我在武汉封城期间写的,标题叫《等到不戴口罩的那天》。
我不知道他这两年多经历了什么。我这两年也经历不少,在他留言的那天,我家小区也被封控了。我只能找朝阳区一家酒店住下。酒店里的人都戴着厚厚的口罩,前台让我出示四样东西:
密接码、行程码、健康宝,还有核酸证明。
但相比于上海市民,我们朝阳群众要幸运多了。
两年前,武汉封城,我说这是和平时代史无前例的大动作。近千万人能维持基本稳定两个多月,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奇迹。
谁能想到,两年之后,上海竟然又把这个奇迹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整座万人的城市,已经静止了32天。
上海的好友包叔说,去年五一,他纠结去武夷山还是张家界;今年五一,最大的纠结是先吃那三个发芽的土豆,还是趁那包小青菜还没变黄,先把它吃掉。
年的“五一”,上海接待旅客万人次,拉动消费95亿元人民币;年,这个数字翻了四倍。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旅游目的地,也是第二大游客输出地。今年,这个统计数据将第一次出现空白。
上海人的悲伤,大多都默默咽下去了。
一个多月前,闵行区梅陇镇的马女士给我讲了她姨妈的故事。
67岁的姨妈和36岁的表姐一同住在浦东三林。3月4日,表姐正在上班,公司突然通知办公楼发现密接,整栋楼的人都被拉去酒店集中隔离。
3月17日,表姐提前一天结束隔离回家,家里空荡荡的,她才知道妈妈在前一天去世了。一场隔离,天人永隔。
邻居告诉表姐,被发现时,她妈妈因病倒在家里的地上。家人们一直瞒着表姐,怕她隔离期间接受不了。
后来,表姐一直未见到母亲的尸骨和死亡证明,“七七”都过去了,连丧事也不知道怎么处理。马女士多次向居委会申请外出协助表姐处理家事,居委会说向上汇报,随后就没了音讯。
个人的悲伤被快速淹没,一切都是大局为重。
马女士和表姐聊天,对话框经常显示对方“正在输入”很久,但最后什么也没发出来。东航的事情发生后,表姐发了一条朋友圈,她说你怎么可以一下子带走这么多人,后面是一连串的哭脸。
几十天来,马女士唯一的奢求就是和表姐见一面:
见面哭也比隔着手机哭好。
1
这一个月,上海人过得太不容易了。
如果说武汉留下了全国救援的宝贵经验,上海给大家留下了的经验,就是囤货攻略和民间自救组织了。
自助自救,是这次抗疫中的中流砥柱。
4月中旬,一个名为“我们来帮你”的网站被大家疯狂转发,那时正是封闭半月,医疗资源最紧缺的时候。
这个网站的主要建立者之一,是90后的互联网人老王。被封闭在小区后,老王开始做志愿者,帮着组织核酸。4月5日,有朋友找他沟通上海抢菜难就医难的问题。老王意识到自己可以做一个信息平台。这位朋友说可以牵线FT同悦志愿者团队。
FT同悦就是那个为河南暴雨线上协调救援的团队,后来也曾介入过山西暴雨救援和吉林抗疫。双方一拍即合,做一个网站:
我们来帮你·上海抗疫互助。
网站由老王团队开发,公益服务由FT同悦志愿者团队提供。
4月5日老王召集了7位同事。晚上9点,他把技术需求和同事们一一罗列。一个多小时后,他们做出了细致严密的计划,确定了网站架构和后期版本需要迭代的功能以及工作流程,还考虑到了风险管控。
11点,开始设计平台功能设计开始;12点开始,8人连夜开发。
网站基建、服务器、域名,都是他们自己掏的腰包。
他们要做一个简洁实用的网站。求助者在网页上留下姓名、联系方式和求助内容。平台会用算法对求助内容分类和摘要,判断是否达标,再根据轻重缓急打出紧急程度的标签。
等数据到了后台,志愿者开始处理。
4月6日早上7点左右,网站的初始版本完成了。紧接着,为了手机端页面适配,更好地面向救助者,他们开始第二次迭代。
经过近一天一夜的紧急作业,4月6号下午6点左右,“我们来帮你·上海抗疫互助”网站正式上线。网站首页放着《权力与荣耀》的一句话:
总会有一个时刻,门会敞开,未来会走进来。
那一天,网站访问量超过了5万,收到近三百条求助信息。
由于此前未做过医疗算法,他们只能去找外部资料调研。在上线后不断迭代,使得信息分流和对接更高效。网站隐蔽工程挑战太大,老王又找到了5个老同事一起参与开发工作。
他们都是资深互联网工程师,年纪最小只有27岁。
此后,所有参与人员开始连轴转,4月9日到16日那一周,团队每天的工作量几乎接近20小时。
后台报名的志愿者也越来越多,他们当中有医生、记者、民警、心理咨询师、糖尿病患者...
志愿者很快累计到了人。一开始,这些志愿者被分为四个小组:
物资搜罗组负责搜罗物资;心理培训组抚慰患者慌乱情绪;核实组进行身份、病例证明验证;对接组协同所在地居委会开通行证及时救助。
2
网站上线后,买菜需求持续了一周多,之后主要是买药和看病需求。
糖尿病、高血压、脑梗、血透患者不断涌现。胰岛素、降压药、文拉法辛等处方药,成为网站高频词。
随着感染人数增加,坐诊医生人数下降,供给端出现严重不足。志愿者们开始每天不医院的坐诊和信息,同步给患者。
民警、物资渠道、区域级部门也先后参与进来。平台每天定期把区内一些比较难处理的求助信息同步过去,让各部门去进行跟进处理。等事件完结再进行核实,同步到网站。
4月11日的第四代版本中,他们将所有求助信息详情隐去,以保护求助者的隐私数据。再后来,他们将总人数变为百分比,去掉了页码数。
封城到了两周左右,处方药的需求突然大增。物资搜罗组虽然得到数据分析开始提前准备,但需求太大,仍有些措手不及。
特别是行动不方便的独居老人、孕妇、孩子。志愿者开始优先解决他们的用药需求。他们拿着医院和医生线上问诊开出处方配药,再送回去。
遇到运力紧张,他们会联系志愿者里的民警出面,医院进行救治,代替的角色。
对于求助人来说,能被看到和被回应,已是极大的安慰。
之前,一位从小有异性糖尿病的年轻人留了胰岛素的求助。志愿者快速帮助到了他,买到胰岛素后,他也加入了志愿者团队,率先对接到胰岛素需求。
从那之后,这个年轻人每天都在高强度工作。他说,我特别能理解有胰岛素需求的人。
4月20日之后,平台的访问量和求助量明显开始下降,求助量每天维持在一两百条之间。
网站上线25天,总访问量突破千万。到昨晚为止,一共收到了条求助,已经解决了条。疾病和重大疾病的求助有条,物资的有条,孕妇相关的有条,其他类别求助条。
老王说,开发前他就希望这个平台能够早日下线。
希望这个目标不会太远了。
3
90后的老王信仰数据的力量,认为依靠先验知识和足够大数据,可以推演出很大一部分事情的走向。他也是用这样的方式构建自己的人生和生活:
其实我们未来发生的事情,都是由过去所编织出来的结果。
老王在加拿大读大学,毕业后进入谷歌,工作六年多后,老王回到上海,进入某个互联网公司,带着一帮90小兄弟,希望用AI算法改变世界。
去年年底奥密克戎病毒出现时,老王搜集了国内外的论文开展过一次数据调研。他发现新冠原始毒株的R0值大概在2.5左右,Delta的R0值在5到6之间,以当时有限的数据来看,奥密克戎的传播能力大致是德尔塔毒株的3至4倍。
把人口基数、人口分布密度、以及人口流动等数据也考虑进去,会发现对病毒传播影响较大的变量在于:
社会面的管控措施。
如果对这样一个强传染能力的病毒进行清零,需仔细综合各方面情况去思考和制定精细化策略并严谨落地。一月初的时候,他发了个朋友圈:
,too。
老王赶紧提醒周边的朋友赶快囤物,还转发《战时生存指南》,提醒事情的严重性。在上海封闭的一个月内,他自己从未出现过物资短缺的情况。
事实证明,就算个体,依靠警觉、科学和数据,也是可以避免受伤的。武汉我们已经跌到过一次,现在又跌倒了。
今天在朋友圈看到一些小区开始发出入证,更鼓舞人心的是“六个区社会面清零”的好消息。虽然“社会面清零”,又被上海重新定义了。
上海的社会面清零,只要连续三天新增数的人口比例小于十万分之一,就算清零。
武汉疫情之后,有好几部质量不错的纪录片问世,《金银潭实拍80天》中主人公敖慕麟的父亲也因为新冠感染去世,他说朋友告诉我,父亲的病房会有阳光照进来,于我那里有过希望,但现在是一片废墟:
我要做的不是把废墟抹平铲净,而是把它保存下来,不会忘记、不要忘记,然后在它旁边重新开辟一块新的土地。
我在两年前的那篇文章里写过,医院ICU的医护人员在互相打气。忙碌间隙,他们都在期待着这场战争胜利的一刻。
等我们都不用戴口罩的时候,我可以抱抱你吗?
当然了,我们要好好拥抱一下。
武汉人打赢了一场大仗。但这一次,上海人甚至不太清楚在打什么仗。
刚刚被一张微博上的照片击中。两个女孩站在天台上,放眼远方,蓝色防护服也挡不住她们的青春洋溢。
这两个女孩都是99年的,她们从从宁波来上海大润发支援,来上海20多天,在大润发做分拣打包,晚上就在店里打地铺。工作之余的放松时刻,就是去天台吹吹风。
她们对上海满怀希望,在朋友圈里说,乌云之后会是晴天。
长草的外滩,不是真正的上海。总会有一个时刻,门会敞开,未来会走进来。希望阳光早日打在每个人脸上。
希望马女士能早日见到表姐,面对面痛哭一场。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