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来源:蓝洞商业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李强的这个春节过得并不踏实。
大年初十(2月3日),宠物家忐忑复工的第一天,后台一下涌入个预约单。
“但为了控制到店人数,当天推掉了多单。”李强把团队召集到一起开了个会,“这是检验宠物家做这件事到底行不行的机会。”事实上,2月17日政府鼓励复工之前,李强压力巨大,他和管理层天天巡店,发现问题马上关店。
3月底采访的当天,李强告诉蓝洞商业,前一天的日订单量突破0单,超过正常时期15%,每天新增用户维持在20%左右。疫情之下,宠物行业的“逆周期价值”被验证。
“谁能把服务打透,这个市场就是谁的。”李强常说,标准化服务是他的秘密武器。这也符合宠物家设定的目标,“以刚需、高频的宠物服务为抓手的一站式宠物消费平台。”这个定位,从创业的第一天就没有改变过。
宠物服务,李强选择的是这个行业最难啃的一块。十多年前的品牌广告创业经验,让他深刻认识到“服务才是最有温度的”。直到今天,大品牌地产商的物业管理都是自有自营,“房子本身是冰冷的,只有服务能建立用户粘性。”
连续创业者、财务自由、稳重理性,这些标签都是李强创办宠物家的加分项。熊猫资本副总裁周华评价他,“有经验的创业者是谋定而后动,年轻创业者是干了再说,这就是差距。”
过去的两年,宠物市场究竟有多热?
从两组数字不难看出,年宠物行业发生30多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额超过15亿元,高瓴资本、纪源资本、IDG资本、天图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先后入场。年全国城镇宠物数量达到万只,同比增长8.4%。
年,用半年时间探访美国、日本宠物市场后,李强发现,“中国的养宠家庭渗透率不到10%,但美国已经达到65%,日本为38%。”年,中国市场的数字已经增长为18%,未来几年达到40%是可期的。
根据《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11-.8)显示,人均单只宠物犬年消费达元,同比增长9%;人均单只宠物猫年消费金额为元,同比增长10.3%。
宠物行业是逆周期的,经济下行时期情感诉求更强烈,年将是“它经济”的爆发期。
扫街式开局
年被李强定义为“中国宠物行业元年”,C端用户数量和宠物数量的迅速膨胀,开始催生行业的规模化发展。“最直观的感受是,自家小区里,户有户养宠物“,这其中也包括李强自己。
当经济出现下行,宠物市场就会快速增长,原因是面对社会压力,人的情感需求自然增强。李强坚信,“站在一个高速成长的市场里,成功的机会就会大一些。做正确的事和正确的做事是两码事,我更喜欢做正确的事。”
早在年年底,宠物市场就激发了李强的创业冲动。但他没有马上出手,而是进行了半年多的市场调研。
“看完美国、日本和中国市场后发现,不能完全按照美国或者日本的商业模式来做这件事。”李强回忆,差距非常大。
以世界第一宠物大国美国为例,年宠物为美国经济创造了.8亿美元的消费。美国住宅郊区化,住房面积大,多以中大型犬为主,因此PetSmart(美国最大的宠物连锁店,创立于年,市占率为38%)的店铺大的超过0平米,小的也有平米。
但在中国,北京朝阳区每平方公里就有多人,深圳每平方公里超过两万人,这样的人口密度和我们所处的时代,决定了宠物家的店铺形态完全不同。
现实的问题是,如何从零开始?养宠的生命周期平均是10-12年。在这么长的生命周期中,如何把用户黏在自己手里?
那年5月,李强用一个月时间,跑了家宠物店。“天气很热,大多数店里臭气熏天。有一家店开着门,十米之外都能被那股臭浪熏晕。”李强坚定的认为,“为它消费”的养宠行为,本质是悦己行为,只有宠物主感受最直接的服务,才最易形成品牌和信任。
当然这并非拍脑袋的想法,商品、医疗和服务都曾在他的思考范围。
宠物医疗第一个被否定,客单价高但频次低,且是被动式需求。而为了验证商品这件事,李强特意去了一趟日本,参观了日本最大的宠物连锁企业永旺宠物,和日本宠物食品、用品批发行业的领军公司JAPELL。他认为,“宠物商品严重依赖渠道。而当时国内的宠物电商市场已经初具规模,但垂直电商想要黏住用户只有一个办法,低价,却不可持续。”
看了一圈后李强发现,能够黏住用户的只有服务,“市场是变化多端的,企业必须抓牢一个有长期价值的主线,然后不断拓宽和升级。”最终,李强选择了最难啃的服务,“做服务早期会很骨感,但是有了那根脊梁才能长出肉来。”
从一开始,宠物家就是预约制,在其他夫妻老婆店还在“店等人”的时候,宠物家就实现了“人等店”。
年夏天,李强冒着酷暑在北京石佛营蹲了两天。从早到晚,数马路牙子上狗狗尿迹的数量。“这是我总结出来的选址经验。”宠物家前七家店的选址,都是李强这样腿儿出来的。
年10月2日,宠物家第一家店石佛营店正式开业,选址紧靠北京养宠物最多的社区,0多住户中有0户养宠。
没过多久,天使轮融资顺利到位。
年是O2O大火的一年,上门美容、上门美甲、上门洗车、上门做饭等到家服务如火如荼。宠物家也顺势而为,同时提供上门和到店宠物洗美业务,但很快被验证走不通。“上门服务管理成本高,效率低,而且是阶段性需求”,李强决定全面转型到店服务,并迅速验证店铺模型。
年底,开出16家门店的宠物家加紧修炼内功,将战略重点调整为优化全量数据支持的中后台系统,建立超细颗粒度的培训和标准化服务体系。
资本加持
40多岁的中年人创业,年龄和阅历都是一把双刃剑,甚至险些错过潜在投资人。
熊猫资本创始合伙人李论第一次见李强是在年,“第一印象是做事太过踏实,不同于那些孔雀一样的创始人有吸引力。
几个多月后,熊猫资本周华再次来到李强办公室。他依然是话不多,两人聊到都做过房地产服务行业,才打开了话匣子。
事后周华才知道,当时宠物家的A轮融资已经到了最后阶段,融资协议就躺在李强的办公桌上,只等签字。
“那次见面谈到最后,聊的很投机,最终熊猫资本得以进入此轮融资。”周华回忆,从见面到签字只用了一周时间。
熊猫资本看好宠物行业的原因有二:一是情感需求,中国的丁克和单身人数增多,老年人害怕孤独;二是宠物经济是一个逆周期的行业,在经济下行的时期发展迅速。
出手之前,周华看过不少宠物项目,最终发现,宠物主粮的品质差异化不明显,严重依赖品牌和渠道,容易陷入价格战;垂直电商销量虽然不错,但实际是亏损的,获客成本太高,后期进入瓶颈期后很容易被淘汰;医院已经有巨头布局,进入的话门槛过高,医院是被动性需求,医疗需求不多,医院的经营状况不是很好,再加上医患关系不好搞。
他的判断是,虽然全国有近6万家宠物服务店,但是布局零散、服务不标准。“服务行业存在巨大的整合机会。连锁化可以统一供应链,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品牌化。”
看完宠物家的单店模型、培训系统、管理系统和供应链体系后,周华发现,宠物家只有一个问题:缺钱限制了快速的扩张。“对于李强来说,不需要太多干预,只要给他钱,就能把事情干出来。”
宠物家A轮领投方王超与李强的接触,开始于更早的年。
“当时的交易结构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前期公司一直在亏损,李强自己掏了不少钱。”让王超印象深刻的是,这些钱都用在搭建服务和产品标准化体系以及数据后台上,“作为一个创业公司有这样长远的愿景和高度,很难得。”
行业研究和访谈两个月后,王超发现,虽然有大量的创业公司挤进宠物食品用品赛道,包括一些老牌OEM代工厂做自己的品牌,但目前主粮领域依然是国外品牌占据绝对份额,除了主粮,其他品类和品牌众多,非常分散;产业链的尾端是宠物医疗,高瓴资本通过瑞鹏医疗大量整合医院。“但是宠物医疗体系的建立需要更长的时间。”
凭借之前在君联资本等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