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东四环外十八里店乡西直河村有常住人口两万余人。由于疫情原因,村里部分区域被划为封控区和管控区。西直河村共设有4个核酸检测点,其中最大的年庄检测点设在紧邻萧太后河的一个村民休闲文化广场上。
5月3日上午8点,记者来到年庄检测点时,这里已排起长长的队伍。文化广场很空旷,外面还有一片小树林。尽管来此检测的村民不少,但散开来并不拥挤。
候检区划分为四条通道,前后排之间要求保持2米的安全距离。村民们都在安静等候,现场秩序井然。
在候检区旁临时搭建的指挥部里,记者见到了在此坐镇的西直河村村长杨海涛。杨海涛介绍,为了避免人多扎堆儿,西直河村将白天的检测时间划分为4个时段,实行网格化管理(详见延伸阅读)。村里每一户都是一个小网格,村民代表、胡同管家、党员志愿者担负着每一户小网格的管理职责。
“现在排队的人不多,可以喊一些村民过来。”杨海涛通过手台与网格负责人随时保持联络,不断调整核酸检测现场的人流量。对于村里行动不便的老人,有专人提供上门服务。(摘自《北京日报》)
为深入推进村域社会管理创新,强化公共服务功能,西直河村以党建为引领,以全村为大网格、以各工作站为小网格,村“两委一社”班子成员包工作站,中层及以上干部、村民组成员、街巷长包组,村、社代表及巡防中队队员包户(以房代户)。通过绘制网格图,建立网格档案,做到人进户、户进站、站进网格、网格进图。
以第三工作站(王家村)为例,该工作站共有户(以房代户),涉及常住人口约人,下设21个小组,疫情防控期间设立防控点位3处。按照“村包站站包组组包户户到人”管控模式:2名村党总支干部包工作站,站内中层及以上干部、村民组成员包21组,村、社代表及巡防中队队员包户,每组平均包15户、平均每组联系管控人,确保了疫情防控工作全覆盖,初步实现了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良性互动。
为管控区老人购药爱心蔬菜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