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北京法院举办了
第六届司法业务技能比赛
经过激烈角逐
名员额法官和法官助理获评“司法业务标兵”
(点击查看详情)
为充分展现标兵风采
京法网事开设
“新时代新征程新标兵”专栏
专题宣传各专业领域的标兵代表
让我们开启
向标兵看齐的学习之旅吧!
第四届全国法院“百场优秀庭审”,年北京法院“百案云庭”技能比赛“金奖”……每每出手不凡。
北京法院第六届司法业务技能比赛,经过案例分析、庭审驾驭、裁判文书和调查研究四项角逐,得分遥遥领先,成就“商事审判业务标兵”第一名,再次获得殊荣。
她就是北京三中院法官田璐。作为建院后第一批法官,在三中院浓厚的商事审判氛围中,她坚持厚积薄发、精进臻善,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商事审判法官。
精业笃行,在辨法析理中淬炼商事审判思维
北京三中院所处的朝阳区,是首都市场经济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也是新类型新业态商事案件高发频发的区域,很多案件都是难办的“骨头案”。田璐曾经审理的吴某与某地产公司、刘某等人的公司决议纠纷案,就是其中一个“硬骨头”。
在这起案件中,吴某系北京某房地产公司法定代表人,因债务所迫将股权转出,可他转身却被董事会投票“出局”,免除职务。涉及股权转让的文字只有寥寥数语,案件跨度又超过十年。如何透过表象探究交易结构背后当事人的真实目的,从而公平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呢?经过对配套合同和后续履行情况的细致梳理,田璐从十余万字的材料中敏锐捕捉到答案。“前期附属合同没有载明行使股权,当事人获取股权后也没有真正履行过股东权利。按照常理,这肯定是说不通的。”
庭审从下午两点半持续到晚上八点,田璐剥丝抽茧,将复杂的法律关系梳理得明明白白。公司股东会决议最终被认定为不成立。“逻辑清晰、很专业。”即使是被告方律师,也在庭审后摊手发出感慨。
由于该案审理具有探索和示范意义,因而入选中国法院年度案例。像这样的案子,田璐还经手过许多。在她看来,面对各式新颖复杂的商事案件,系统清晰的商事审判思维格外重要。商事审判法官必须有对商事交易的洞察力,要从维护商事交易效率和保障当事人根本利益的角度出发,传递正确价值取向。
在田璐的书橱里,摆满了《商事审判指导》等专业书籍,不少书里还夹着精心制作的便签。田璐说,要在纷繁复杂的商事审判事实中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就必须在平日苦练内功。“在淬炼商事审判思维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这种积累和成长,也是一种乐趣。”
聆音察理,在法槌起落间提升商事审判技能
近几年,北京法院“云法庭”发展进入快车道。作为首批使用“云法庭”的法官,田璐线上审理的王某诉某公司等股权转让纠纷案,入选了第四届全国法院“百场优秀庭审”。
“下面由双方针对第二个焦点问题,即:王某是否应当向某公司支付特殊补偿金,进行法庭调查和辩论……”在这场庭审中,田璐打破传统的“法庭事实调查——归纳争议焦点——法庭辩论”模式,将法庭调查与法庭辩论合并进行,当事人围绕争议焦点发表意见更为充分。
在认真听取当事人诉辩主张和举证情况基础上,田璐在庭审中迅速固定了案件的事实焦点和法律焦点,一番剖析入理入情,陈述归纳恰如其分。短短几小时,这起标的额超百万元、跨越十余年的纠纷顺利案结事了。这起案例,也为研究股权激励的法律适用提供了范本。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庭审,多次参加三中院“百案百庭”大练兵的田璐有着自己的理解,“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商事庭审其实有些像指挥音乐会。在保证程序完整规范的基础上,要将精力集中在争议事实的调查上,并引导当事人围绕争议焦点进行举证质证和辩论,这也是乐章最精彩的部分。”
法官生涯十一载,大小案件余件,由简及繁,从易到难,一份份判决书上的签名,见证了田璐从温婉的江南姑娘一路成长为内敛但有张力的首都法官。今天,看过田璐的庭审,总有不少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明明是温和谦逊的语气,但为何能够传递出不怒自威的“法官气场”?
关于这个问题,田璐的回答只有三个字——有准备。曾经和田璐搭档数年的法官助理郭欣欣知道,简单的三个字其实并不简单。最让郭欣欣感到佩服的,是田璐对工作的专注力。“你很难想象,田璐法官有时加班到凌晨,早上又能精神饱满地进行庭审。一说到工作,她心里就像有一个时刻保持燃烧状态的小宇宙!”
掇菁撷华,在研精覃思中完善商事审判规则
“冰墩墩”“雪容融”,年北京冬奥会在全球吸引了数十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