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疫情处置有三个难点,其中包括两个北京‘首次’。”市疾控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副主任医师、市级流调专家组第四组组长任振勇这样总结3月以来东城区发生的疫情:
北京首次在学校暴发的疫情,首次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的较大规模疫情;
同时多发生在狭小逼仄、住户密集的胡同、大杂院。
正是在困难重重之中,首都的疾控工作者争分夺秒、不舍昼夜,使东城区疫情防控在10天内实现“社会面清零”,跑赢时间、跑赢病毒,打赢了一场“闪电战”。
两天内实现精准溯源
3月14日,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通报,当日新增的确诊病例中,包括两名在校学生。根据此后东城区和朝阳区的通报,他们就读于东城区和平里四小(东校区)。
之后,在东城区两所学校,8个孩子先后确诊。
学校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
14日凌晨,任振勇接到市疾控中心领导电话。听说涉及学校疫情,他的心里紧张起来,“人群特殊、场所特殊,疫情处理难度大。”疫情防控容不得片刻延误,疾控中心的专家组在接到任务后,两小时内完成集结,赶往东城区处置疫情。
感染来源不明,为防止疫情在校园里大规模暴发,疾控人员必须与时间赛跑。工作人员对两个孩子所在班级的全部学生及家长都进行了采样检测,初步锁定了疫情源发的班级。
疫情溯源的过程颇多波折,“此前在海淀区、朝阳区出现的疫情,均与外省输入的传播链相关。因此,最开始,我们也将东城区疫情溯源的注意力集中在与京外中高风险地区的联系上。”而通过详细流调,病例及其家长与外省疫情的关联先后被排除了。
与此同时,市疾控中心实验室的全基因组测序工作,也在马不停蹄地进行中。科学的检测结果,在本起疫情的溯源工作中,起到了大作用。
根据市疾控中心3月15日、16日在疫情发布会上的通报,东城区学生病例感染的病毒与本市既往本土和境外输入病例同源性较低,与今年1月国外上传国际新冠病毒数据库的病毒序列高度同源。
“跑赢时间,就是为阻断疫情争取机会。”从疫情发生,到溯源明确,总共用时不到两天。而在这两天里,市区两级的流调队员都没有合过眼。
排查东城区数十所学校学生
阻断线下培训班传播风险
东城区疫情发生之初,情况通报中的感染者活动轨迹曾引起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