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8点见丨别让躺平论带偏疫情防控节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奥密克戎就是大号流感”“重症率、死亡率低,还有必要兴师动众吗?”“让病毒低水平流行可以吗?”面对国内新一轮疫情反弹,舆论场中“与病毒共存论”“躺平论”甚嚣尘上。针对这些声音,权威人士近日纷纷表达了专业意见。钟南山院士认为,中国当前形势下,“完全开放是不适用的,动态清零是可取的,但要进行逐步开放的政策”;他还提出,根据我国“动态清零”的政策,建议使用异种疫苗作为序贯接种。最为关键的是,奥密克戎对高龄患者、合并严重基础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具有严重威胁,特别是对于长期卧床、血液透析患者等基础情况差、免疫力低的人群威胁更大。正如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所说,面对新一轮严峻的疫情形势,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坚持防控策略和措施不动摇,也是为我们争取一个时间窗口。在这个窗口期,加强疫苗接种及通用疫苗研发,提高预防率;贯彻“抗原筛查,核酸确诊”的政策;加速新冠药物及抗体的研发;多学科康复介入降低后遗症风险;医院、社区、基层一体化防控管理;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等,都在科学、高效地推进,为我们把握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平衡点、更好打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赢得机遇和时间。别让“躺平论”带偏疫情防控节奏|新京报快评严防严控之下,维持社会运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目光投向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自3月13日起,该校全面进入闭环管理,志愿者在维持校园运转中扮演了重要角色。4月以来,上海每日报告的本土感染者连日增加,7日、8日、9日更是单日新增超2万,疫情仍在高位运行。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所在的闵行区,是近期上海市累计感染人数居于前五位的地区之一。志愿者的力量开始在校园各个角落抽芽生长。如同一张密织的血管网,各楼长、楼层长、普通志愿者与学校老师、后勤人员一起,共同在校园内搭建出一条生机勃勃的传输管道。一日三餐和药品物资从管道那一头源源而来,善意和感谢从管道这一头传送回去。最忙碌的时刻,一定是饭点前后,这也是一天中的“固定环节”。午饭、晚饭后配合后勤人员回收垃圾,也是志愿者们的一项重要工作。遇到核酸检测时,志愿者们有不同的分工。有人负责在楼内引导大家排队,按照楼层有序下楼;有人负责在核酸检测点招呼大家下来做核酸,及时提醒同学们“注意防护”“保持间距”;做完核酸检测之后,他们还要确认每位同学都进行了登记。志愿者的用心得到了许多善意的反馈。在送餐时,他们常常看见寝室门口贴着一张纸,上面写着该寝室的用餐需求,例如“早餐2份,午餐2份,晚餐1份”。但除此之外,同学们还在纸上画满了小兔子、小鸟、维尼熊,用粉色和红色的笔认真描出爱心,或者在纸上印一个有趣的表情包。最后,同学们总不会忘记写上“谢谢志愿者!辛苦了!”“记得按时吃饭”。郭昊雯说,哪怕是这样简短的关心,也让志愿者们感到无比温暖。上海高校防疫志愿者:每餐送饭万余份,为核酸检测提供“加速度”看完校园志愿者们的行动,我们再来看看北京一处封管控区居民的生活是如何得到保障的。受疫情影响,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街道二街坊调整为高风险地区。4月10日,酒仙桥街道严格落实封管控措施,对封控区实行“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制度,加大封控区的核酸检测、环境消杀、物资保供等力度,全方位做好封控区域疫情防控和社区居民日常生活服务保障。酒仙桥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发挥线上平台和无接触配送优势,由专人帮助组织小区居民进行团购,并请专业人员设计运营小程序,发送至各小区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858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