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贸一带以前叫“大北窑”,因为侵华日军曾经在此地建窑烧砖。
刚建国的时候,朝阳区叫“东郊区”,年更名为朝阳区。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朝阳区在八里庄、酒仙桥、垡头、双井分别建成纺织、电子、化工、机械四个工业区。
在北京早期的总体规划里,全市都在发展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过后,工业区进一步扩大,被设置在各个地方,包括市区、大中小学、住宅区、周边卫星镇等。
下图为当时三环路边上的北京第一机床厂照片,就是现在建外SOHO的位置。
下图为八十年代的北京局部地图,可以看到,当时这一带有很多工厂。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当时几位外经贸部的领导提出,要在北京建一个“中国国际贸易中心”。
国贸中心一期于年开始建设,设计方是日本株式会社日建设计。年,国贸中心建成开始运营。这个项目从一开始就很成功。
国贸一期开业后,它的写字楼抢占了京城写字楼市场30%的份额。以往冷清、残旧的建外、大北窑地带一下子集中了60%以上的外商驻京机构。(国贸商圈20年发展回顾-)
在后来的很多年里,国贸中心都是那一带的地标。慢慢地人们不提“大北窑”了,都提“国贸”。
年12月,国贸中心二期动工。年12月,二期竣工对外营业。直到现在,国贸一期二期的建筑形象看上去也不错,风格稳扎稳打。下图为年的国贸一、二期鸟瞰图。
国贸中心一期建成运营两年后,也就是在年左右,北京才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年)》中,正式提出要建设多功能商务中心区。
在建国门至朝阳门、东二环路至东三环路之间,开辟具有金融、保险、信息、咨询、商业、文化和商务办公等多种服务功能的商务中心区。
在年的《北京市商务中心区规划》中,对CBD范围的界定是:西起东大桥路,东至东三环路,南起光华路,北至朝阳路。这时的CBD全部在三环以里。
年,根据《北京市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CBD的范围被扩大到三环以外,西起东大桥路、东至西大望路,南起通惠河、北至朝阳路。
在当时的规划里,还提出由建国门外大街和东三环路两条大街交叉构成“金十字”。这个“金十字”的想法,影响了CBD地区几十年的发展。
年之后,北京CBD才开始正式作规划。年左右,北京市向全球公开征集CBD规划方案,11家单位入围,6家获奖,一等奖空缺。
年的《北京商务中心区规划综合方案》,把国贸桥东北角面积约30公顷的地区设定为CBD核心区。见下图示意图:
年,北京再次调整了CBD的范围,向东进一步扩大,增加了3平方公里,并进行了CBD东扩区规划的国际方案征集。
很多家知名事务所参加了这个竞标,最后美国SOM公司获得了第一名。下图为东扩区某一版规划图纸:
我把以上提到的CBD不同时期的范围,以及CBD核心区范围标出来,见下图:
年3月,北京CBD管委会对核心区的地块进行了出让招标。这次招标把规划方案和地块出让捆绑,只有核心区整体规划方案通过,才有资格参与单体的竞标。
具体参与方案征集的设计单位有57家,投标的总体规划方案79个、单体建筑设计方案个。
当时这个投标可以说是相当的火,主要的设计公司几乎都参与了。下图为某一版CBD核心区规划图:
从年到年,CBD核心区大部分地块都拍卖成交,包括后来建设中国尊的Z15地块。下图为核心区各个地块的编号示意图:
年,CBD核心区的建设遇到一轮波折。北京市发布《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年-5年)》,要求严格控制CBD地区超高层建筑的高度和选址布局。
这导致CBD核心区一些地块里尚未建成的建筑需要进行方案调整。调整的结果就是,就剩下中国尊最高,其他一些楼的高度降低了。
这导致现在北京CBD地区的天际线,从某些角度看有点奇怪。见下图:
从以上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北京CBD的开发属于走一步看一步,一边建设一边规划,每一步规划都在根据当时的情况妥协。规划的范围也一直在调整。
有些问题一开始就留下了隐患,比如我刚才提到的“金十字”。
北京一直有一种奇怪的规划思路,就是重要建筑一定要沿着城市主要道路布置。这可能是受长安街的影响。
长安街是北京最重要的道路之一,把长安街建设得很宽,并且在其两侧设置重要建筑,是有政治方面考虑的。
北京CBD则完全没必要这样。北京CBD不仅把建筑沿着长安街延长线(建国门外大街)横向布置,还沿着东三环纵向布置,两条路在国贸桥交叉,形成所谓的“金十字”。这么做既不好用也不好看。
“金十字”首先带来交通问题。建国门外大街和三环路上有大量的过境交通。这些年随着CBD地区建筑量的增加,其内部的交通量也越来越大,这些交通和过境交通叠加,导致国贸地区的交通早已超负荷。
这些年国贸地区的交通已经不堪重负。周边交通高度饱和。以28号线沿途的国贸站为例,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公开披露,国贸地区每天客流量超过30万(北京CBD:世界商务区的登顶之路)
对于CBD地区的交通,从年就有专业团队进行论证,当时MVA香港顾问有限公司与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合作编制了《北京商务中心区交通规划》。
但是二十年过去了,国贸地区的交通不是更顺畅,而是更拥堵了。看来计划赶不上变化。
“金十字”还带来了土地浪费的问题。一般来说,一个城市CBD属于寸土寸金地区,布局应该尽可能紧凑,从而让土地价值最大化。把这么宽的两条城市主干道划入CBD,相当于浪费该地区的建设用地面积。
不光是国贸桥周边,整个CBD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用地浪费,因为存在很多非CBD类用途的功能,比如学校、公园、住宅、文化娱乐等。
“金十字”还影响空间效果。两条路把建筑群生硬地分开,从主路上看,天际线根本连不起来。见下图:
北京CBD地区的建设,是随着北京市的发展一步步进行的,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城市更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工业用地需要调整用地性质,通过拆迁腾退才能开发,这也造成了规划过程的复杂性。
但这并不等于规划建设就控制不住。这方面有好的案例,比如伦敦的金丝雀码头。这个项目也是在旧的城区进行城市更新,建设金融商务区。一开始的规划和实施的结果基本差不多。见下图:
北京CBD一边开发一边修改,到近几年已经建设得差不多了。年的北京CBD责任规划师年终述职报告里提到,“CBD地区在过去二十年的快速发展中,空间建设成效显著,已完成地区建设的80%,现在已进入以存量更新为主的发展调整期。”
说白了就是后边没多少大改的余地了,建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了,再往后只能修修补补,慢慢提升了。
北京CBD在软件方面,比如招商和产业聚集上还是做得很不错的。从一些相关报告能看出来:
年,北京CBD功能区内外资企业突破1万家,占全市的近1/3,汇集世界强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89家,占全市的50%。(北京日报:北京CBD全球排名再创新高)
但是从城市建设和城市空间来说,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一个地区要想发展好,一定要提前进行完整的规划。只有预先进行充分地思考,才能把问题想透。就算过一些年冒出一些新问题,也不会影响大局。
搞城市建设,就怕走一步看一步。时间一长,积重难返,只能找地方另起炉灶。
本文作者:城市丛谈(KKND)。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