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想在生活中寻出一种幽默。一种让生命开怀的人与事。绝非扭捏、搞怪、庸俗的低级趣味。而是一种智慧的火花,或是一种荒诞与真实的落差。近来目光就落到了韩复渠的身上。
最初知道韩复渠,是在几年前。在教师编面试后,问一个认识的说课的老师,说的怎么样。他说,还行。讲了一个韩复渠的笑话,评委们都笑了。看样子,他对说课的效果还是挺满意的。最后出人意外的是,他的说课成绩并不是多好。而这一次也是他最后的一次机会。教师编当时的年龄限制到35周岁。成绩出来后,看出他心里不是个味。一个人的绝望和韩复渠就这样印在我的脑海里。
最近看的汪曾祺文集里有一篇涉及韩复渠。文章题目为《“诗人”韩复渠》。韩复渠如果是“诗人”,那也是打油诗一派的。这样的诗如同成年人的儿戏,几乎没有一点文化含量,却很风行。那原因应该是写诗的人身份与诗的水平之间存在着大的差距。有讽刺的意味。韩复渠本是一个身份显赫的人,竟作出如此浅显的文字,这不是附庸风雅吗?我们中国有身份的人附庸风雅的人不少。办公室里摆书架的,喜欢题诗题字的,若统计一下,肯定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摆书架没什么,关键是书架上的书读过几本。题诗题字没什么,关键是诗有没有文化含量,字有没有一定的艺术性。没有两下子,偏冒头,容易闹笑话。
我不大相信那些诗是韩复渠作的。据一些资料显示,韩复渠是书香之家,多少懂些旧学。怎能写出这样清浅的诗?我倒更相信汪曾祺先生之言,这些口头文学往往是普通百姓对权势者的一种反抗形式。普通的百姓尤其是有点文化水平的人对权势者不敢怒不敢言的时候,怎么表达自己的不满?只能编造点文字,抒发其愤慨。以求得精神上的平衡。
但也不能完全认定关于韩复渠的这些的诗或笑话都是他人编造。也不排除他个人所作。所谓无风不起浪,没有虱子不痒痒。说不定其中一些就与韩复渠相关。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什么都有可能。我就听过现实中一个嫩玉米粒噎死人的奇事。充分说明,世界之大,一切皆有可能。要想还原历史,需要细细推敲,缜密考证。
这些清浅之作倒是蛮有意思。如《咏泰山》:远看泰山黑乎乎上头细来下头粗有朝一日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
说的多好。此诗是大实话。虽然说实话一般人认为憨傻。做人不易。做中国人更不易。说实话太傻,说谎话,太油滑。很难找到一个为人称道的说话法。说话也成了一门艺术。
韩复渠的《大明湖》更有趣。诗云: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达
多好玩呀。写得妙趣横生。应该收录到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本上的。我不知道为什么脑子里冒出这样的想法。浅淡有趣的作品,更能引发孩子们的兴趣。
时过境迁,历史迷雾一般,真相时隐时现。就算短短几十年,想真正了解一个人也不容易。既然韩复渠的打油诗与笑话广泛流传,就有一定的文化深意。一种社会现象存在,就有存在的理由。我们细细品味,就会有所收益。
作者简介:
王海青,年生,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疃里镇人。小学教师。热爱文学,现已创作作品多篇(首),涉及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各种文体。作品见于《山东电大报》、《山东教育》、《快乐写作》、《山东文学》、《心天地》等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