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党组织书记作为社区治理的“领头雁”,在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提升服务群众质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北京市朝阳区以建设“社区书记工作室”为抓手,探索破解社区治理中的资源整合难、队伍培养难、交流提升难、服务管理难、品牌引领难等“五难”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
破解资源整合难
将分散力量聚起来
年,朝阳区在城区启动“社区书记工作室”建设,24个街道由工委书记负总责、工委副书记直接推动,相继投入资金万元,不到一年时间就陆续建立了31个“社区书记工作室”。硬件设施建设好了,“社区书记工作室”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呢?作为北京市建立最早的“社区书记工作室”,坐落在呼家楼街道呼北社区的“殷金凤工作室”就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记者了解到,自年建立以来,“殷金凤工作室”将目光聚焦到社区治理的痼疾顽症上,定期开展社区工作者能力培训、定向培养社区后备力量、推出线上课程点播等。同时,工作室充分发挥“社区规划师”功能,通过深挖和链接的方式整合各方面资源,形成“本土优秀社区书记工作经验+社会工作专业优势”的模式。按照“核心策划团队+运行管理团队+专业力量团队(专家顾问团队、讲师团队、智囊团队)”的“1+1+3”的组织结构进行管理和运行。除将区内优秀社区书记作为成员外,还邀请北京市委党校、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等研究机构作为合作团队,提供理论和智囊支持。
在望京街道花家地南里社区,“社区书记工作室”利用辖区单位多、实力强的优势,建立“党建协调委员会花家地南里社区分会”议事协商平台,将各单位负责人组织起来成立“党建智库”,每年召开单位负责人联席会议,签订共驻共建“双向互动折子”工程协议;每季度到各单位走访一次,及时沟通协调解决问题。两年来,共整合社会资金、物资上百万元,为居民和辖区单位办实事80多件,形成了“社区党委统筹、辖区单位参与、社区居民受益”的党建工作格局。
破解队伍培养难
将帮带效益提起来
记者在走访中看到,各“社区书记工作室”并不是靠社区书记单枪匹马的力量,而是均组建了工作室团队,形成带教培养群体,进而发挥整个团队的合力。
目前,朝阳区每个“社区书记工作室”配备3-5人,除了社区书记外,还有社区副书记、辖区非公组织党组织书记,有的还将小区物业的党组织书记吸纳进来,形成了社区治理的智库和指挥部。
为提升帮带培养效益,朝阳区为“社区书记工作室”建立了协调联动机制,除加强对本社区的工作人员帮带培训外,还打破社区界限,由街道搭建平台,以专题研究、工作交流、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式,对其他社区进行辐射,帮助各社区培养党务和社区工作者,最大程度挖掘社区治理带头人的帮带效能。
同时,“社区书记工作室”注重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依托“朝阳区基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开展社区居民骨干队伍建设。大屯街道金泉家园“社区书记工作室”探索开展“家员行动”,在社区党委书记王淑美的带领下,着力培养楼门骨干力量,通过社会治理创新项目提升社区骨干综合素质,依托社区专业活动进行培训,全面提升楼门骨干能力。建立楼门骨干队伍工作机制,制定楼门骨干职责、楼门小组工作职责、完善激励机制等,推动社区的共建共治共享。
在“社区书记工作室”的帮带培养下,目前朝阳区社区工作者人才队伍快速成长,一批优秀的社区工作者成为社区治理骨干,在去年以来的社区“两委”换届中,有三分之一的新任社区书记、主任和副职得到过“社区书记工作室”的培养。
破解交流提升难
将互动平台搭起来
朝阳区充分利用“社区书记工作室”开展学习交流活动,积极搭建本街道内社区之间、街道与街道之间的交流互动平台,定期组织开展活动,针对重点难点工作进行探讨。
奥运村街道南沙滩社区的“社区书记工作室”通过“书记沙龙”“开放日”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许多同行前来学习工作室负责人张驚制探索的“走动式工作法”。他每次都不厌其烦地向大家介绍经验,特别是结合做好“接诉即办”“未诉先办”,向大家传授入户走访、收集民意、主动服务的做法。他还经常应邀到其他“社区书记工作室”进行交流,结合做好小区物业管理、垃圾分类两个“关键小事”,帮助大家掌握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
此外,朝阳区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