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0时至15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40例。自5月16日发布会后(5月16日15时至17日15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56例(感染者至),丰台区22例,房山区18例,朝阳区、海淀区各5例,西城区4例,大兴区、门头沟区各1例;普通型5例、轻型36例、无症状感染者15例;管控人员47例、社会面筛查9例;其中44例与近期发生的聚集性疫情有关。医院隔离治疗,相关风险点位及人员已管控落位。
感染者通报
感染者:通过社会面核酸筛查发现,现住海淀区青龙桥街道厢红旗董四墓,华联商场(肖家河店)、物美超市(安河桥北店)工作人员。自述5月15日出现呼吸道症状,5月16日报告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诊断为确诊病例,临床分型为轻型。
感染者、、、、:通过社会面核酸筛查发现,现住址均位于丰台区,岳各庄市场工作人员和到访人员。5月16日报告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感染者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其余诊断为确诊病例,其中感染者、临床分型为轻型,感染者、临床分型为普通型。
感染者:通过社会面核酸筛查发现,现住丰台区卢沟桥街道双林苑小区。5月16日报告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感染者、、:为同一家庭成员,感染者通过就医发现,感染者、作为密切接触者进行核酸检测发现,现住西城区新街口街道小后仓小区。5月17日报告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感染者、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感染者诊断为确诊病例,临床分型为轻型。
感染者:通过社会面核酸筛查发现,现住丰台区六里桥街道小井润园一区。5月11日至14日曾到访岳各庄市场,5月17日报告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聚集性疫情通报
近期本市发生4起聚集性疫情,一是岳各庄市场相关聚集性疫情累计报告感染者50例,其中工作人员27例、关联人员23例。二是房山区韵达快递长阳分部相关聚集性疫情累计报告感染者45例。三是路公交场站乘务人员及中铁十一局三公司两起相关聚集性疫情各新增感染者2例。
本轮疫情本市累计报告例感染者
4月22日至5月17日15时,本市累计报告例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涉及15个区,其中,朝阳区例,房山区例,海淀区例,丰台区例,通州区74例,顺义区44例,西城区25例,昌平区15例,石景山区、大兴区各13例,东城区8例,门头沟区5例,密云区、延庆区各2例,经开区1例。
当前本市零星散发病例与聚集性疫情交织,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要严防死守,科学精准,以快制快,坚决遏制疫情蔓延。要从严从紧、从细从实落实“四方责任”,加强沟通协调,做好工作衔接,确保各项工作责任到人、措施到位、要求到岗。随着疫情防控工作持续,既有小区(村)被封控管控,也有小区(村)解除封控管控,封控区内人员要理解、支持、配合各项防控措施,做到足不出户;管控区内人员原则上非必要不出门,严禁聚集性活动;解除封控管控的小区(村)按照防控要求做好人员管理、核酸检测、抗原自测和健康监测等各项工作。请与官方公布的病例活动轨迹有交集人员、接到健康宝弹窗提示人员立即向社区报告,配合各项防控措施,积极参加区域核酸筛查,就近就便核酸检测,服从现场安排,有序排队,正确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
3地升级、3地降级
截至年5月16日24时,经市疾控中心评估,按照《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分级标准》,通州区1地、房山区5地,调整风险等级如下:
房山区拱辰街道世茂维拉社区、琉璃河镇祖村、石楼镇石楼村近14天各累计报告2例本土确诊病例,即日起由低风险地区升级为中风险地区。
房山区窦店镇于庄村近14天累计报告4例本土确诊病例,长阳镇加州水郡东区社区金桥国际公寓近14天累计报告3例本土确诊病例,即日起由高风险地区降为中风险地区。
通州区新华街道盛业家园社区近14天累计报告1例本土确诊病例,即日起由中风险地区降为低风险地区。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高风险地区17个,中风险地区29个。
16日区域核酸筛查检出5管混采阳性
5月16日,本市开展的区域核酸筛查,共采样检测万人,检出5管混采阳性,其中丰台区4管、西城区1管。落位管控、复核转运、流调溯源等工作已同步进行中。
当前本市疫情防控仍处在关键时刻,需要社会各界支持配合,落实“四方责任”。行业主管部门指导督促相关单位、企业以及用人主体组织好从业人员参加核酸检测。驻区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继续加强动员,做好本单位人员的核酸检测组织工作。也请广大市民朋友落实好疫情防控个人责任,就近就便参加核酸检测。同时,希望大家在参加检测时,做好个人防护,不扎堆、不聚集、不插队,防止交叉感染,共同守护首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新冠肺炎病例救治情况
4月22日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本市所有医院医院隔离治疗,医院、医院选派专家力量参与救治。按照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部署,医院严格执行新冠肺炎诊断治疗标准,规范开展院感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病例收治情况
截至年5月17日15时,2家医院共收治新冠肺炎感染者例(医院医院17例),已有例患者治愈出院或解除隔离。目前,在院新冠肺炎病例例,其中无症状感染者例、轻型例、普通型66例、重型1例。在院患者除1例合并多种基础病为重型外,其余病情平稳,无危重型病例。
近两日,医院出院病例例、入院病例例,出入院病例接近1:1。较前几日相比,出院病例数量明显增加。
二、本土病例临床特征及救治特点
本轮疫情病例平均年龄43.5岁,最大91岁、最小28天;病例临床表现主要为乏力、发热、鼻塞、流涕、咽干、咳嗽、咳痰、头痛、周身肌肉酸痛。针对本轮疫情病例特点,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
一是闭环管理分区收治。医院均在独立区域实行闭环管理,单独设置方舱CT和方舱实验室,全部新冠肺炎病例在同一区域内完成隔离和诊疗工作,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实行全流程全闭环收集、转运和消杀。根据病例流行病学史,实行分区收治,对于共同生活和同一环境的病例同室收治,不同流行区域或尚未确定流行病学归类的病例单间收治,不同毒株的病例分区收治。
二是集中力量救治重症患者。组建国家和北京市医疗救治联合专家组,坚持每日专家巡诊,集体会诊会商,监测病情变化,实行“一人一策”个体化治疗方案。针对高龄患者存在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情况,由专科医疗团队加强基础疾病诊治。近期,医院出现1例合并多种基础病的重型病例,医院成立专业重症医护团队,集中全市医疗资源,每日进行多学科专家会诊,实施抗病毒和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目前患者病情稳定。
三是做好特殊患者照护及人文关怀。对于本轮疫情家庭聚集病例及老人儿童多的特点,采取一家人一病房,给予针对性照护。近期,医院收治了1名28天的婴儿,医院专门配备了儿童床、洗澡盆等物品,并给予婴幼儿个性化陪伴照护,帮助其更好地适应隔离环境和生活。同时,医院注重隔离治疗人员心理情绪疏导,及时协调解决病人困难,减少病人焦虑。
朝阳区调整封控管控区域
一、封控区降级为管控区
截至5月17日16时,朝阳区建外街道光辉里小区;小红门乡鸿博家园二期C区;崔各庄乡东辛店村号至号;平房乡定福庄园艺场解除封控,按照管控区管理。
二、解除管控措施区域
截至5月17日16时,朝阳区以下区域解除管控措施:
朝外街道东草园小区及东草园五巷1号楼、2号楼及2号楼西侧两处平房;
小关街道惠新苑9号院7号楼;
建外街道光华里小区,光辉南里小区;
劲松街道磨房北里社区、农光里中社区、农光里南社区、劲松北社区、劲松东社区、劲松中社区、劲松西社区;
潘家园街道华威北里社区、华威西里社区、武圣农光社区、武圣东里社区、武圣西里社区、磨房南里社区、松榆里社区、松榆东里社区、松榆西里社区、松榆西里北社区、潘家园社区(除封控区外)、潘家园南里社区、潘家园东里社区(除封控区外)、华威里社区;
双井街道垂东社区(除封控区外)、垂西社区、劲松嘉园社区、和平村E区、劲松九区、广和南里二条小区;
崔各庄乡东辛店村(除号至号外);
金盏乡金盏嘉园A区、B区、C区、D区;
十八里店乡弘善家园A区、B区、C区、D区、E区、F区、G区、H区、K区、L区、M区、P区,嘉多丽园小区、十里河五队平房区、北京包装装潢厂宿舍;
平房乡姚家园东里7号院1号楼、2号楼、5号楼、6号楼、9号楼、10号楼。
本市全面升级社区(村)防控措施
1.严格24小时卡口值守。全市各社区(村)要加强人员、车辆出入管理,落实测温、扫码、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登记等管理措施。特别是加强外来人员(含快递外卖、家装维修等)姓名、联系方式、来访时间等基本信息登记。
2.严格公共场所防控。全市各社区(村)要强化环境卫生整治,规范垃圾清运处理,加大厢式电梯、快递柜、公共厕所、垃圾桶站、健身器材等重点区域、重点部位消毒消杀频次。对社区(村)内棋牌室、活动室等非生活必需的密闭场所要加强管理,做到“应关尽关”。
3.加强人员管理服务。全市各社区(村)要持续做好社区(村)人口、特殊人群等基础信息台账的动态更新。对居家隔离观察人员,要强化管理服务,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及其他必要服务,特别是要加强对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的生活、医疗服务保障,确保居家人员“足不出户”“居家无忧”。
4.加强防疫政策宣传。全市各社区(村)要通过小喇叭、提示牌、明白纸、